HAHA体育 健康+ 名医讲堂精华 | 怎样认识焦虑、疫情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面对?
我们的祖先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每当面临未知的危险,就会出现预警反应,焦虑反应就是预警反应,是保护自己和保护后代的方法。
在现今,焦虑可以提高人类的生存忧患意识和社会忧患意识,适度的焦虑对大家的生活、学习、工作是有帮助的,焦虑水平对人体作用是条抛物线,在适度的情况下,随着焦虑的增加,人的行为的反应是正向提升的。但超过了适度的范围,人的行为能力、表现就会下降,进入对人体有害的阶段。所以我们会把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的焦虑。
病理性焦虑其中一个划分,是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
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焦虑就是病理性的,得看程度。比如焦虑的反应和外界刺激不相称,或者焦虑时间过长。
第二是躯体性焦虑,心跳加快、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总是觉得透不过气来,还会出现头晕、头痛、肌肉紧绷,以及尿频尿急、多汗、感觉麻木,甚至胃痛、腹泻,这些都是躯体焦虑的表现。
焦虑不是精神病,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出现的情绪,就像心灵感冒一样。大家听到自己焦虑或者是别人说你焦虑千万不要把它和精神病划等号,它和老百姓平常生活当中说的精神病不是一回事。
我们拿桶打个比方,每个人的心理就像个桶。如果生活中有各种负面情绪,不断像水一样倒进这个桶,总有一天会满,当这个桶里的水满了以后,就会溢出来,这就是焦虑的症状。
怎么样让它不溢出来呢?装一个阀门。如果我们可以经常把这个桶里面的水往外释放一下,就不至于让这个桶破开或者水溢出来。这个阀门就是疏解压力的方法,可以缓解压力,处理我们的负面情绪,让它不变成症状。
如何缓解焦虑,举几个方法。
树立自信。真正的自信是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中树立起来,不要制定根本不可能的完成的目标,一定会失败,久而久之就会被击垮了。制定恰当的目标,并愿意接受失败,才是获得真正、长久信心之路。
换种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产生焦虑情绪或者是其他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去看,可能结果完全不同。
获得社会支持。一个好汉三个帮,当面对难以独自应付的压力,就需要周围各种资源的支持。参加社会活动,认识更多的人,不同的资源,并从不同的角度给你支撑。另外亲密社会关系本身就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
学会放弃和接受。放弃一些眼前的事,其实是给未来更好的机会。同时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现实,但是可以改变面对困境的一些方法、态度和行为反应,这时接受就是非常重要的心态。
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合理运动。营养充足才可以免疫力良好。充足的睡眠不但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也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根据自己的体能制定健康计划,合理运动也能有效舒缓压力。
学会一些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也是我们临床上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比如深慢呼吸法:五次深慢呼吸,第一次和第五次快速深吸一口气,中间的三次呼吸要用最慢的速度往里吸气,一直吸到你吸不进去了,停住停10-15秒钟,再用最慢的速度一点一点呼出来。训练中,会体验到紧绷和放松的感觉,在这之后,焦虑就会放松下来。
大部分人主要是对疫情害怕、担心、忧虑,继而产生烦躁、悲观与忧郁,这种情绪变化范围随着疫情发展逐渐扩大,并不仅仅局限于疫情重灾区,全国、全世界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如果家中有因新冠肺炎离世的家人,疫情对于亲属就不单单是应激事件,而是创伤事件,情绪反应和情绪表现也会不一样。通常会表现出的恐惧、焦虑、烦燥、抑郁。
PTSD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一般情况不同,这种应激障碍多数是大型灾难发生后的一个月出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的整个状态会与过去不同,非常恐惧;或者是表现得非常警觉,脑子里不停闪现目睹的画面。在创伤的支配下,他们最开始是忙于工作,但一个月后空闲下来,他发现白天、晚上都要经常回想那些我曾经看到的非常悲伤、悲惨,或者是不愿意目睹的情景。
现在武汉已经开始正常运转,四万多医护人员开始返回工作岗位,回到家庭,这时候我们要积极关注他们,因为他们看到太多大多数人没有看到的情况,所以医务人员反而是PTSD的重灾区,一定要当心,要积极筛查、干预的心理疾病和现象。
80%-90%的人在应激情况下会出现紊乱,但持续时间短暂,可以恢复。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心理分为不同阶段,从开始的震惊,到后来否认,再到抵御,有些人抵抗不了就开始抑郁,不同的人是有差别的。
非常好的是,我国所有城市都公布了心理热线,也有很多专家赶制线上音频心理疏导课程帮助我们。如果我们采用了、解决了,会恢复的很快,不至于让正常人的正常反应太长变成病态反应。因此,很多人在应激反应阶段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
我们说强迫症,属于焦虑谱系障碍,分为强迫障碍和焦虑障碍。我们担心、紧张,如果形成一个固定模式——例如只有把手洗了五分钟才能减轻焦虑,前提是必须洗手,并且要洗够时间,我相信这个人的发展还会持续。或许五分钟以后也不满意,还要洗七分钟、十分钟。如果是这种不断增加的过程,那这个人的强迫症就形成了。
任何一个疾病,都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都有一个过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病人都是家人受不了的情况下前来就医,并且十分严重,因此这个问题也十分值得关注。
首先要通过评估,看病情发展程度。如果是生物源性,尤其受遗传因素影响,我们更提倡用药物治疗;如果是轻度抑郁症,生物源性不特别明显,通常推荐心理治疗,也会说明自我尝试的行为方法、行为激活。但如果是重度抑郁症,专业医生一定会告知病人和家属,理论上不能拒绝药物,药物起效快,能更好地帮助病人,等病情稳定后再加上心理治疗。
在居家隔离时,夫妻双方暴露出很多心理问题,但不一定完全都是疾病。吵架大多数是因为沟通不畅,关键在于是否能猜出对方的深层需求,但一般猜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容易发展出更严重的问题。
心理治疗师会就夫妻问题进行沟通。我们会跟他们探讨,吵架给你们带来有好处和坏处、真正目的等。通过吵架,他们也许是在获取沟通途径;也有可能不是沟通,而是发病了,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的心理精神疾病,需要专科治疗。
应激事件打破了原有模式,很多东西变得不可预测,我们的工作生活出现一些紊乱,孩子也一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列表,和孩子一起做些他们爱做的其他事情,现在不要太担心。可以通过运动、健康饮食等维持我们相对的心理平衡。